導讀:這是一篇完整優秀的有關高中語文寫作教學論文范文,共有2000字-3000字符,題目是關于“高中語文寫作能力的“四步”提升策略”的。以此為作文的支架,師生共同豐富文章內涵,完成高質量的寫作。通過對該支架的填充與完善,使學生完成高質量的寫作。
作者:李江杰 周雨婷
摘要:為了提高寫作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教師指導學生作文構思可實施“四步”提升策略,即寫什么,用什么寫,怎么寫,寫得怎么樣。以此為作文的支架,師生共同豐富文章內涵,完成高質量的寫作。
關鍵詞:高中語文寫作教學論文 高中語文論文寫作方法 ,高中語文;寫作能力;提高策略
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是教授寫作知識的最終目的,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多年來,很多高中生談寫作色變,寫作能力一直不盡如人意,寫作成為制約他們語文能力提高、阻攔他們進一步發展的攔路虎。

高中語文論文寫作方法
[1]教師對學生的寫作指導不到位,學生學習寫作知識不全面是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師開展寫作教學要重視科學性和有效性,要幫助學生構建起一個寫作支架,通過對該支架的填充與完善,使學生完成高質量的寫作。
一、注重寫什么,精準審題,巧妙立意
無論是考場作文還是平時練習,內容切題是得分的關鍵。所以,審題立意是寫好文章的前提。
(一)“三問法”審題
審題是寫作的第一步。學生需要通過仔細分析作文題目,揣摩命題者的意圖,明確自己的寫作范圍和寫作重點。“三問”法是審題的有效方法,包括“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看似簡單,卻可以通過“三問”激發學生的思維靈感,達到高效審題的。例如,2017 年全國高考語文Ⅱ卷作文題,給了6則材料: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②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③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作,敢當。(魯迅)
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后世。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 800 字。
拿到題目學生首先就要思考“是什么”。題中給了六句中華名句,通過分析可知它們來自不同時期,既各自獨立,又彼此關聯。題目要求學生選擇其中兩三句進行立意,言下之意是可以自由組合,但是學生在組合的時候就一定要思考為什么組合,被組合的這兩三句一定在某個立意上是相關聯的。
例如:如果①⑤組合,我們可以探討奮發圖強與自強不息;如果②⑤組合,我們可以抒發家國情懷……組合以后,我們還要思考組合效果怎么樣,是否準確有效地表達了我們的想法,能否達到我們的寫作目的。通過“三問”法,可以提高審題效率,精準立意,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針對不同類型的材料精準立意
立意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寫作意圖在文章里的集中體現。高中作文練習時其材料呈現的方式多種多樣,需要對不同類型的材料進行分類解讀。比如,論述型材料要抓關鍵詞、概念內涵和主要矛盾;敘述型材料要抓住分析對象、行為和態度;形象型材料要抓住形象內涵;抽象型材料要化抽象為具體辨析;
單一型材料要提煉關鍵詞,然后放還語境;關系型材料要立足整體、抓住主要矛盾進行辨析等等。只有抓準各類材料的立意所在,才能更好地在此基礎上尋求有新意的表達,從而實現立意、表述等方面的卓爾不群。
二、注重用什么寫,充實寫作內容
“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有了豐富的語言知識和素材積累,學生寫作時就不怕無話可說。
(一)關注生活細節,積累生活素材
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息。”[2]豐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盡的材料寶庫。《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寫作素材。”
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遇到的、能夠給心靈以觸動的人、事、物,把這些材料與不同的主題進行歸類整理,用精練的語言加工錘煉成可以在寫作中使用的素材。依據主題對素材的引領,可以讓學生在寫作時更好地提取,為寫作所用。
(二)利用課本積累寫作素材
教材中的選文均文質兼美,是很好的寫作范例。在寫作知識積累環節,教師應引導學生積累大量的佳辭妙句,可以根據主題分模塊記憶,也可以劃分難度循序漸進地記憶。學生可以通過理解文章結構、分析作者寫作思路,從中領悟體味作者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匠心獨運;可以結合特定的寫作專題分模塊進行摘錄,使其能夠靈活運用于寫作當中。
不僅是語言基礎知識的積累,寫作素材的積累也可以結合課本閱讀完成。教師可根據現有的教材巧妙結合閱讀與寫作,把閱讀素材轉化為寫作素材,使學生能夠得心應手地運用。
(三)重視課外閱讀,拓展寫作素材
學生積累素材的主要途徑是閱讀,學生需要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汲取課本以外的豐富的知識,不斷擴大、鞏固頭腦中的素材庫,在寫作時才能夠準確、恰當地遣詞造句。高質量的課外閱讀材料在語篇結構上也能為寫作提供范例。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推薦閱讀篇目、規定閱讀量,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閱讀時學會用抽絲剝繭的方式進行深入思考。
使學生能夠借鑒文質兼美的文章的精髓,在如何實現主題突出、內容豐富、遣詞準確達意等方面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并通過模仿精美片段、借鑒文章亮點、反復練習等方式將其內化為自己的寫作能力,使寫作的過程真正成為“創作”的過程。
三、注重怎么寫,講究寫作的方式方法
“怎么寫”的問題涉及寫作形式、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等。
(一)在模仿中實現寫作技法的專項練習
高中主要訓練的是“議論性散文”的寫作,但此時學生還沒有脫離初中“記敘性散文”的寫作思維邏輯和習慣。因此對于初學者來說,分模塊模仿然后綜合完成寫作不失為一個有效的方式。議論文三要素是論點、論據、論證方法,學生貼合三要素加強練習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學生可以模仿魯迅《拿來主義》的“引入式提出論點”的方法;模仿《師說》的論證結構,分析論據;模仿《勸學》的比喻論證的方法等。在模仿過程中,學生能夠了解文章的結構安排;在揣摩中,學生能夠明白構思的巧妙;在推敲中,學生能夠理解表達方式運用的技巧。
當學生熟練掌握這些技巧后,在感悟中會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解,有助于其完成創作。
(二)多練習以彌補經驗的不足
高中生人生閱歷、理解力、感悟力有限,需要在大量、多形式的練習中進行彌補。經常練筆,經驗的累積會使學生在遇到豐富多變的題材時處變不驚。考場作文有其特殊性,要想寫生動、寫新穎是不容易的。通常文質兼美的文章都含有一些巧妙的寫作技巧,寫作技巧的熟練運用是形成于特定專題的寫作訓練中的。
學生經常練習寫作,能夠培養語感,能夠讀懂作文中的語言內涵,才能正確判斷自己作文的得失。學生日常練筆的形式可以是日記、周記等,也可以是隨筆、雜感、速寫等。教師可引導學生寫日記,記錄一些對自己有重要意義的事情、引起自己深刻感悟的事情等,避免千篇一律。
四、注重寫得怎么樣,在反饋中進步
(一)及時反饋,優質批改
教師及時批改作文對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有很大幫助。但實際上一節作文課學生寫的作文教師可能兩三周以后才會給以反饋,這時學生已經忘了當初的寫作思路,若令其再次修改學生還要回憶自己當時的思路,難度較大。為了快速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還是應該及時批改學生作文。
例如,可以采取課間面批的方式對學生進行一對一指導,做到因人施教,提高作文批改效率。學生能從教師的批改中獲得自己文章的修改方向,教師也可以在作文批改的過程中獲取經驗,改進自身教授作文的方式。
(二)有效促進“多元評價”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評價建議中指出:“要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內容和方法。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作文批改,不僅要教師改,還要學生自己改。作文課后,教師可以充分給予學生自行反復閱讀自己作文并加以修改的時間。
學生互評也是作文評價的一種方式,可以按照寫作水平把學生分組后開展互評,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獲取不同的寫作思路,學生間彼此交流自己寫作的感受,使寫作者能夠更加清晰地、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文章。
(三)引導學生在反思中進步
學生寫完作文,應學會自我反思:文章寫得怎么樣。在反思中發現問題,并進行改正。同樣一個題目,學生在考場上的作文和在課堂上的作文會有很大差別。由于考場上時間緊迫、壓力大,學生的思維受限制。
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學生應不斷反思自己的作文,不斷調整自己的寫作手法和寫作心態,才能快速熟悉題目,在考試時才能調整出自己的最佳寫作狀態。學生只有清楚自己的寫作弱點,才能及時進行調整,進而寫出文質兼美的高分作文。
高中生在寫作方面的進步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起到的作用至關重要。針對高中生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四步”法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希望給同行一些參考。總之,教師需要利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和文化素養引導學生,通過對學生作文的精心指導和認真批閱,高中語文論文寫作方法,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姚林群.中小學生語文寫作能力:要素、水平及指標[J].課程·教材·教法,2013,(3).
[2]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本高中語文寫作教學論文鏈接:http://www.zaixiuxing.com/3921.html
本站論文范文來源網絡,若內容不實或侵害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進行刪除!原文鏈接: » 高中語文寫作教學論文 高中語文論文寫作方法(668論文網)